小学时的成绩,能代表以后的成绩吗?

2023-03-21 00:00:43
'小学时的成绩肯定不会代表以后的成绩,一个孩子的成绩在不同阶段是多多少少有变化的。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个人智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刻苦程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家长管教及付出、老师引导、学习资料、班级氛围、学校风气、学习设备、考试机制等等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一个孩子学业成绩的高低。小学的成绩不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内因和外因的不同作用,孩子的成绩'

不能代表。

考试以及成绩,最多是反馈了前一个阶段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情况。

考得好,说明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可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了;

考得不好,也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真学习,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牢、考试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等。

人生旅途中,会有无数次考试等着自己。狭义上来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研究生等学习、升学考试、驾驶证考试、职业培训测试、业绩考核;广义上来说,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心态等的测评类都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考试,甚至新手父母疫苗接种考核等,哪一次考试都无法代表和决定后一次考试。

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现在也有很多人是活到老、考到老。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赋予经历怎样的意义。”

对成绩的态度:重要的不是我们考了多少分,而是我们如何看待一场场考试、如何解读一次次的成绩。

针对小学阶段的成绩,这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相对比考试成绩,小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性是更重要的

很多家长会本末倒置,一味提前给到孩子认知,带着一路抢跑,孩子考的好了,家长心情愉悦、脸上有面儿 ,考的不好,家长感觉糟糕至极,反过来责备、抱怨再继续鸡娃。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替代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体,主观地认为孩子必须提高成绩才是对的,考差的时候孩子也会感觉很羞愧、从而发愤图强。

小学的成绩,对将来的影响连百分之零点一都及不上,长大后回忆起来,顶多想起来曾经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数字! 真正会给孩子带来长远影响的,是他们对学习的感觉,也就是学习带给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学习阶段,能够享受作为小学生的快乐,对于知识的吸收、内容的理解和想法的表达是积极、乐观的感受,他们会由内心生发出喜欢的感觉,如果总被批评、成绩不好或者题海战术带来太大压力和负面感受,孩子会对“学习”二字心生畏惧,厌恶学习的情绪对将来的影响不仅是在学业上的表现,还会影响对一切新生事物或者环境等的适应。

二、引导孩子分析试卷,但不要纠结丢失的分数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回应方式,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态度,很多家长容易纠结在孩子丢失的分数上,拷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其实分数只是能力的一个侧面反应,成绩对孩子成长来说也没那么重要,家长不可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相对比分数,家长的关注点可以放在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养成好习惯,孩子现在学习状态是否轻松快乐。

在孩子说“我考了98分"的时候,别去问”你们班考100分的有几个" 。在孩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三、家长请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保持长远目标看待孩子的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考试看作是对自己的考评,检验近期家长对孩子学习盯的是紧了、还是松了。孩子拿回成绩让家长签字,考得好了自然开心,考的不好就大脑一懵、陷入怀疑。

小学阶段,保持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是家长应该关注的焦点,同样要关注到的是:相比学习成绩,孩子更在乎的是家长的接纳和认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心智成长、身体和心理发育也存在差异性,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家长要做的是孩子的脚手架,引导孩子回顾和分析学习内容、考试情况,而不是直接代劳或批评责备。

对于考的好的孩子,也不要夸大奖励、无限度的满足孩子,内心充满的骄傲甚至比孩子还高。相信会有天才的存在,但也要清楚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普娃,“胜不骄、败不馁”,应该是可以从考试的经历中学习到的。好的成绩可以给孩子带来学习的自信和优越感,给到孩子积极心理鼓励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挫折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绩。

当家长带着爱的目光,看到孩子的优点、缺点和进步、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时给到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支持和帮助,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稳定的安全感,孩子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会给未来提供好的铺垫、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终身学习,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总之,对待孩子的成绩:

高分不“捧”,总结经验;
低分不“骂”,找出差距;
赏识鼓励,终身学习!

让孩子充满期待、自信、内驱力的学习,才会在人生路上不断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知乎亲子

,

一个人用尽全身力气举起了100斤的杠铃,另一个人一只手随随便便就举起了70斤的哑铃,如果比分数的话,前者100,后者70。

如果比力气呢?

比潜力呢?

相比小学时的成绩,小学时的学习状态可能更有代表性。小学就全力冲刺的,现在的成绩差不多就是上限了,今后下滑的可能性很大。小学学得比较悠闲的,说明还有潜力可挖。但激发潜力也是个技术活,别指望到了初高中就能自动解除封印一飞冲天,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大概率躺平已成习惯,就这么一路躺下去了。

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不是小学成绩,也不是初中成绩,甚至也不是中高考以及考研考到什么学校,而是这个人什么时候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为之努力。

读再多的书,上再好的学,都只是输入,是在拉弓,在蓄力,最后的成就还要看输出,也就是你能否射中靶心,如果连靶子都没找到,弓拉得再满有什么用?

比找不到靶子更可怕的是,箭射出去了才发现射错方向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全都付之东流。

作为父母,在帮着孩子拉弓的同时,别忘了教他找到自己的靶子。

'
'

小学时的成绩肯定不会代表以后的成绩,一个孩子的成绩在不同阶段是多多少少有变化的。

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个人智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刻苦程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家长管教及付出、老师引导、学习资料、班级氛围、学校风气、学习设备、考试机制等等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一个孩子学业成绩的高低。

小学的成绩不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内因和外因的不同作用,孩子的成绩会产生很大变化,成绩不好的完全可以变好。

,

小学成绩不代表初中成绩,初中成绩不代表高中成绩,高中成绩不代表大学成绩,学习成绩不代表人生成绩……

很多读书不多的家长会想当然的认为好幼儿园等于好小学等于好初中等于好高中等于好大学等于好工作等于好人生,于是将孩子的人生目标定为考上好的大学,并且从幼儿园就开始做拔苗助长的骚操作,殊不知成长的原动力是自驱力,而自驱力一定是建立在自愿和兴趣上的。

对于小学生,最不重要的就是成绩,家长应该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的探索提供足够的条件,而不是想当然的小小年纪就把它们绑上内卷的战车,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做题机器。

好的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伙伴和教练,而坏的父母绝对可能成为扼杀孩子的凶手。

很多家长因无知而造成众多短视行为,最后把孩子逼上厌学、叛逆、抑郁的不归路,所以与其终日担心孩子成绩不好,不如多反省下自己作为父母是否及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