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多数不会对猫狗等宠物产生感情?

2023-03-21 04:00:42
人们常说:对一件物品久了都会产生感情。但以我接触到的老一辈人为例,他们几乎不会对猫狗一类的动物产生什么感情,即使它们为家里立过功,但「畜生始终是畜生」、「狡兔死就走狗烹」。 但令我不解的是,其中有的人也会赞颂猫狗有灵性什么的,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宰猫吃狗。 是我接触到的人都刚好这样还是因为以前的环境决定了他们这种观念无法改变?'

就这么说,让我奶奶知道我家猫这么娇惯,大概率我会和猫一起被撵出去。

老一辈不是不产生感情,而是和我们产生的感情不一样。

我们对猫狗的感情像对自己的孩子,而老一辈对猫狗像是自家的员工。

感情是不一样的。

大概二十多年前,就是2000年附近,我奶奶养的猫里,她最后留家养的是小白,其余的因为工作能力不行,就散养了。

小白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又很安静,被允许家养。吃饭可以在桌子底下祈食,晚饭可以得到奶奶专门给她做的焖小鱼,晚上在家有专门的煤灰给她做猫砂。

家务闲的时候,也小白洗洗澡,用的是洗衣粉,那时候哪有吹风机,所以一般都夏天的白天洗,洗完了自己干。

冬天小白怕冷有时候躲熄了火的炉口里。走过去扒开猫毛就会发现毛根全是黑的,因为她没时间舔那么干净。

小白能在农村享受这种不错的待遇,不是因为好看这种虚的,是因为她工作能力强。

她有强迫症,晚上杀完大部分老鼠之后,按大小个头一字排开,然后早上等在门口,看人出来之后咬死最大的一个,再叼走吃掉,这意思就是我工作完成了。

其次她协同性好,和别的猫非但不打架,还能一起工作,所以经常有人来借小白。

所以她可以得到那些所谓的特殊照顾。晚餐的焖小鱼是为了让她吃个半饱,好抓更多的老鼠。但是如果不给吃的,她就会跑出去找吃的,睡觉前不一定回来。

专门准备的煤灰猫砂,是为了她能在家里安心呆一晚上,而不是跑出去找地方尿。

给她洗澡,挠痒痒,陪她晒太阳,是告诉她谁是你主人,哪里是你家。

所以你看,我奶奶养猫就像是雇佣了一个员工。

但是你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纯扯呢。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朝夕相处,就是咱们打工人对玩的好的同事还有感情呢。

但是你要说像我们这种疼孩子一样的,那不可能。

你看这个马斯洛需求层次,老一辈大多数自己还没解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所以对猫狗的要求就是,保护家里粮食不被破坏,保护家人不受欺负。

而我们生活的时代,基本上能养猫的家庭,大部分都是有东西吃饱,有遮风挡雨的地方住。

所以我们已经上升到中级阶段,我们更需要的是情感。

我们不需要猫狗来保卫粮食了,他们更多的是陪伴。而且因为我们能吃饱吃好,所以也不吝啬于给猫狗吃一些好的。

就比如我为了给狗橘减肥,让奶油多喝水,最近一直是生骨肉附水。但是这如果给我奶奶知道我家猫吃这么好的肉,我家猫还爱吃不吃的,肯定是要心疼肉的,并且责怪我娇惯猫。

因为对我奶奶来说,对猫最好的事情就是夏天中午闲了的时候,就这正在洗衣服,顺手把猫洗了。

猫爪子破了,给涂个红药水。

今天打鱼丰收了,多给小白焖一条小鱼。

所以她们的需求是工作能力强的猫。

但是对我来说,我不需要猫去逮老鼠,我需要陪伴,所以我更喜欢粘人,懂事的猫。

也正因为我们的需求不同,所以我们对猫狗的感情不同。

,

分人吧。


我家以前就有一只养了十几年的老猫,在我妈眼里,它可比我亲多了。


这只老猫可以说是陪伴我长大,但始终与我不熟,只有在投食的时候才象征性的看我一眼。


我上小学那会看到它就来气,又不肯与我亲热,妈妈还喜欢它喜欢的要命,每天都命令我给它准备好鱼汤米饭定时投食。


有一次,我偷偷从同学家抱了刚出生的小狗回来,可可爱爱的。结果,第二天妈妈就给送回去了,理由是这狗不乖,老是欺负猫。


可拉倒吧!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和成精的老猫,谁欺负谁你心里还没数么?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揍这老猫,因为这只猫在我妈眼里比我还要金贵得多,“是用两只老母鸡跟人家换来的”、“抓了好多老鼠”……


我的老家屋后就是山头,记得上小学时,一个下雨天的早上,爸爸准备早餐给我炒个蛋炒饭,吃完就送我上学。没想到,一大早就看到老猫在门前表演“雨中智斗野山鸡”,没一会儿的功夫,我的早餐便顺理成章变成了桌子上香喷喷的野鸡。


当然,老猫的好是屈指可数,让人炸毛冒火的事情却没少做。


比如,它偶尔抽风,会嘴里扛着死老鼠大摇大摆的在客厅里走来走去,估计是想跟我妈算算每个月的绩效,但每次都把我吓得鬼哭狼嚎;


又比如,它生幼崽的时候偏偏哪里都不去,就挑中在我的衣柜里生,每次老妈怀疑它又生了崽,第一时间准去翻我的柜子,搞得我后来只敢把自己的衣服往妹妹的柜子里塞了。


原本以为,我会这么一辈子讨厌它,鄙视它,和它互不搭理下去。没想到,它却在某一天突然消失,再也没有回来过。


自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再也没能看见那只老猫。


直到有一日妈妈叹了口气说,老猫这么久都没回来,大概是死了吧。她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说,有灵性的猫临老了觉察自己要死了,都会开始为它的离去做准备,往往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悄无声息地离开。


后来我上了高中,大学,毕业工作,家里又断断续续养起了猫,只是我再也记不住它们,再也没有一只猫,会让我喜怒哀乐都体验个遍了。

'
'

大概看了一眼其他回答,也听了听身边朋友的意见。

很多人指出的核心问题是:老人是从穷时候过来的,他们那个年代,都只顾着生存,不在意猫猫狗狗什么的,更没有宠物这一说。

一直觉得除了“穷”这个本质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延展的原因,今天趁着机会好好捋一捋。

先讲两件小事:

  1. 姥姥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事儿,说妈妈和舅舅小的时候,曾经往家里捡过一只猫,那只猫动不动就挠人,还经常在沙发底下乱尿。那时候家里房子小,这只猫一来了家里几乎全是尿骚味儿,姥姥后来偷偷把猫给扔了。
  2. 大学时期去过一个朋友家,朋友在外面捡了两只小奶猫,朋友的妈妈刚看了觉得好看喜欢的不得了,但允许养在阳台上不让他们进屋,小奶猫饿了就叫啊叫啊,朋友妈妈脸上这个时候充满了不耐烦。第二次我去这个朋友家的时候,小奶猫不见了,朋友云淡风清的告诉我说:“被我妈扔了”。

姥姥给我讲的事儿让我首先意识到,在他们那个年代,人和动物之间是因“生存问题”而导致的对立关系。因为“穷”的缘故,生存空间有限,所谓猫狗流浪于人类群居地实际上是和他们在抢夺生存空间,养猫带来的生活环境脏乱差,和动物面对陌生环境的攻击行为,让长辈们在生存压力面前直接拒绝了解、或者是去保护一个“所谓的宠物”。

朋友家的事情让我再次意识到,人类不论在什么样子的条件下,如果不是自己本身有情感需求,是很难对其他物种有同理心的。父母老一辈把自己情感都寄托在了子女上,当孩子养宠物的时候,他们首先想的是:子女的经济能力能不能负担的起这个花销,子女每天忙工作有没有时间去照顾小动物,养动物会不会给他们造成额外的压力,以及一个自私的想法:如果我的孩子养了动物,是不是也会占据我的孩子们来陪我的时间。

「畜生始终是畜生」,大部分时候来源于父母在穷日子里留下的刻板印象,但也有一些时候是他们在比较局限的表达方式下,搜罗出来的一句表达强烈反对意见的词藻。

我自己也养了两只猫,非常不幸运的是告知家里人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同样对它们恶语相向,是我自作主张把两只猫带回家给父母看。

第一只猫带回家的时候,爸爸还很喜欢,妈妈不碰,还会说“趁你不注意就扔了”这样的话,

后来几次,妈妈开始和小猫主动求摸摸和抱抱,

再后来,妈妈也为猫咪喜欢钻衣柜,单独清空了一个衣柜给它钻。

第二只猫带回家的时候,妈妈只说了一句“我是不同意你再养一只的,但是都接回来了也没办法。”就这样接受时长直接大幅度缩短。

我也从中理解,老一辈接受程度虽然慢,但是他们对其他物种的同理心是可以培养的,他们与宠物之间那种天然的对立关系也是可以转圜的。

收尾两只猫~

,

看了一圈,没有一个回答道点子上的。

没那么复杂,记住一条就行:经济条件决定了你养的是食物还是宠物,不分年代,不分地点。

时局动荡,政治因素等都是一时的外部因素,造成人对动物观念差别的永远是经济。

只需要看现象,古代的主要宠物是什么? 花、鸟、鱼、虫。什么家庭条件的人养这些,要记住我们是农耕文明,最起码你得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干活,才有精力养宠吧? 你还得满足收入可以让全家吃穿用度后有富余。 人如草芥的过去,什么样的家庭可以满足这些条件? 至于你说现在不富裕的人有很多也养宠,那要看看今天的穷跟旧社会的穷是否是一个性质。 今天穷,这个社会几乎不会让你饿死,旧社会的穷,就真的饿死了。

从国家层面来说,什么样的国家动物福利待遇最好?什么样的国家动保最疯狂? 那肯定是发达国家,白左是从什么时候被国人普遍厌恶的? 就是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有高动物待遇,有节能环保的时候。

补充一下,我所说的现象指的是群体,而不是你们生活中所碰到的个例,即便是逐渐富裕的现在,养宠的也是高收入家庭为主。

有一类人是大部分人没想到的,他们在社会最底层,但是不用重体力劳动,也不担心饿死,不需要养全家,他们多数养的都是狗,而且感情非常好,这类人就是发达城市的乞丐流浪汉。

我曾在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看到过清末哈尔滨街头乞丐的照片,有一位用绳牵着狗的乞丐吸引了我的注意,旧社会的乞丐遛狗都知道牵绳,我们现在还满大街随意溜达的。

'